1109-cover-470.jpg 

 

(台北訊)閉上眼睛,將時光倒轉,想想你的國小歲月,存留在記憶中的還剩下什麼?是老師嚴厲的要求或參考書上的標準答案嗎?學習難道只有一種方式嗎?評量一定要用分數嗎?

最新一期《商業周刊》推出「百大特色小學」專題,以「快樂學習」為主軸精神,透過四層挑選機制,包括全國二十五個縣市教育局(處)、教改協會推薦,同時綜合教育部特色小學特優學校、教學卓越學校、InnoSchool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等名單,交叉比對,再進行學校互荐與專家篩選,在全台灣二千六百一十三所公立(含公辦民營)小學中,挑選出104所小學,我們發現,學習不一定要是痛苦,知識不一定得用分數丈量。

《商業周刊》發現,聲音相關及音樂轉檔工具雖然台灣在OECD的調查中,變成了不平衡的「第四名孩子」,但因為少子化的衝擊、過去幾年的教育鬆綁及社會觀念改變,許多家長不再視分數為唯一的學習指標,制式的教育,被更活潑、更多元的教育內容所取代。

慈心華德福,引進德國百年華德福教育系統,依「三個七年」循序漸進教學法,以七年為週期,根據每個階段孩子的不同需求,給予適合的教法與內容,並致力發展兒童五感能力,透過大量的手工與美感實作體驗塑造性格,沒有正式的印刷課本,而是透過孩子理解過後親手畫出來的工作本當作課本;人文國中小,學生不按年齡分班,按各科程度及興趣,採混齡教學的「適性教育」,尊重孩子差異性,抱持適度自信,讓孩子天賦潛能得到充分開展,開方式的學習空間,讓孩子培養欣賞自己、尊重別人並保持學習企圖心的基本素養。這些公立小學,每一所都是大家唸得起,每一所都有屬於自己的教學理念與特色,更重要的是,他們不把分數當成評斷學習的唯一標準,也不把教科書當成唯一的知識,「我很快樂,我愛學習」是他們學生的共同態度。

這一次的「百大特色小學」並非普查,也不是評鑑,更沒有排名,商周表示,具有特色的小學還有更多,未來也將更多。台灣的小學教育改革,財務、管理、記帳軟體正以你想像不到的方式,在各地如各色花朵,多元綻放,為過去台灣僵化的教育,帶來新的視野、新的做法。

 


更多文章請上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