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先聲明一下
我會寫這篇文章
並不是要褒或貶
只是對幼兒美術教育非常有興趣之下所產生的
對目前流行的美術教育所做的省思與觀察
早在孩子們兩歲左右,我就讓他們習慣玩黏土
所以基本的搓揉塑型功
我不敢說他們是非常純熟
但
至少也都具備了,熟悉了
每當玩黏土的時候,不但可以讓他們開心玩成型
也可以接著讓作品變形
所以
成品的美醜
卻不是那麼重要的...
因為
我讓他們因為好玩而玩
而不是為了創造個藝術品而玩
也不是為了繳作業而玩
這個觀念在幼兒美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
經由內在轉化而成的升學、留學、國家考試DVD作品
才是自己的
況且
以大人的標準來看
無論是技巧多高超的小朋友
他們的作品
還是差一截的
然而
自從在學校參加課後美術課
每每看到那一整排相同(連顏色都是)的作品
實在讓我非常感慨
如果只是單純地要交差,為了美感
方便省事大家都一樣的話
那
孩子又如何在這個過程中玩出自己
或是培養出極大的興趣?
況且
不同的新意才是美育的最重要目的
當然
如果只是要訓練孩子專心或者技術練習
那我上面的質疑都不需要看了
不過
美術教育不該這樣浪費掉
甚至是說
不該扼殺了孩子天生求新求變的本性
讓他們玩
過程是有趣的
這會內化到他們的心裏
然後變成能量...
這才是我想要的
跟成品美不美
一點關係也沒有~!
昨天
我們拿塑膠蛋來DIY(這個塑膠蛋就是健達巧克力裝玩具的)
我跟他們一起做
我做了個河童(最下面那張)
哥哥做了隻蛋怪
弟弟則是隻老虎
跟我做的都不同
雖然弟弟做的這隻老虎跟他在學校的老虎超輕土作品差很多
不過看得出來
他還是比較喜歡自己的創意呢
這
就是投注的情感不同所造成的
當然
我還是非常喜歡他在學校的這些作品
真的程式合輯都很可愛呢
小巧屋的材料真不少
老師也都很有點子
真的是可以挖寶的好地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