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/王茜穎

在竹南濱海親子之森的防風林裡,生態節目正在錄影中。 

兩位蹲在地上的小小主持人解說著,木麻黃乾枯的樹枝上纏繞著有「綠癌」之稱的小花蔓澤蘭,生命力強、遮去纏繞植物的陽光,導致植物死亡。下一幕,他們在草叢中翻找羊角藤,對著鏡頭說明葉子對生的才是正牌羊角藤,受傷時會流出有毒的白色乳汁,但這有毒大餐,這卻是斯氏紫斑蝶最愛的食草。這些畫面經過孩子巧手剪接,會在下課時全校播放,部分放上學校網站,最後燒成光碟存檔。


這張照片的漏網鏡頭是,一旁竹興國小的校長徐瑞娥也趴在地上拍照,數位單眼鏡頭對著葉背上的小灰蝶。校長室的書架上,還堆著數十本各式圖鑑。


校園裡,也有一塊生態之窗。下課時,孩子不是擠在福利社櫃臺前買東西,而是在輔導教室的窗台前,目不轉睛的盯著玻璃櫃裡翅果鐵刀木盆栽上的水青粉蝶幼蟲、金桔盆栽上的無尾鳳蝶幼蟲。這些畫面還透過數位攝影機,二十四小時在線上播放。看見毛毛蟲、化蛹、羽化,彷彿經歷一場生命的驚奇之旅。

竹興國小環境教育課程的緣起,可追溯到民國91年的環境事件。當時竹南鎮有三百多位民眾前往環保署抗議竹南焚化爐的設置案,規劃的場址在竹南濱海防風林的南端,中港溪溪口的溼地上;離竹興國小只有數公里。


93
年經臺灣蝴蝶保育學會證實了竹南濱海防風林為斯氏紫斑蝶(臺灣特有亞種)北返繁殖的熱點,焚化爐仍於同年開始施工;之後又規劃設置風力發電機,終於在環評會第四次審查會擋下。


1112歲的孩子做生態調查,對孩子和老師都是很大的xyz挑戰。但培養孩子長期觀察、記錄、分析與使用數位科技媒體的能力,有助於未來的主動學習、學習如何學習,但更重要的是從小建立環保意識,才能避免政府每年花費大筆預算來拯救各種生態棲地。而孩子的探索與調查,為社區整體營造與發展,提供明確的生態觀光資源基礎調查。過程中,家長和孩子都能重新思考什麼是對家鄉最好的發展。


更多文章請上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